我校举办“一带一路”与服装文化教育论坛 深度参与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

发布日期:2017-10-10    浏览次数:

9月23日,由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办公室、辽宁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语言产业校企联盟主办,我校和大连皮尔蒙特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承办,意大利AGCI联合合作协会、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协办的“一带一路”与服装文化教育论坛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行。这是我校深度参与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服务助力“一带一路”框架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1_副本.jpg

2_副本.jpg

3_副本.jpg

4_副本.jpg

5_副本.jpg

6_副本.jpg

领导和专家合影_副本.jpg

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于德虎,我校校长刘宏,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超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系主任肖文陵,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王华高级工程师、芳芳服装集团总监李小燕,大连皮尔蒙特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董事长韩超,意大利AGCI联合合作协会主席罗萨里奥·艾尔蒂瑞,意大利罗马科菲亚时装学院副校长安东尼奥·普雷斯蒂,意大利罗马格拉内塞基金会/罗马维斯孔蒂学院主席露易莎·西梅奥内等中外嘉宾及二百多名服装院校、服装行业的专业人士出席本次论坛。

于德虎副主任代表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主办单位致开幕辞。他表示,本次论坛旨在分析研判“一带一路”框架下服装文化教育与服装产业的现状、前景,探讨服装教育科学定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青年创新创业等问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饰文化交流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希望大外以此论坛为契机,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方面持续推进教育与产业同步结合、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为推进我省特别是大连服装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一带一路 ”人文交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刘宏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为区域教育的开放、交流和融合带来契机,也给高等教育带来崭新的时代课题和全新的发展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创新的改革推进机制。对国际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而言,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专业工作坊人才培养新模式,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坊;二是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选派教师到知名服装企业挂职,进行考察、调研、参与设计,聘请企业设计师和管理者担任授课教师;三是与服装企业密切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企业开展语言文化培训,促进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服装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四是加强服装领域的国际交流,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以3+1、2+2等多种形式培养国际服装文化交流人才;五是积极开展与服装行业、企业及高等院校的中外服装文化研究与交流,定期举办论坛和沙龙;六是有效利用我校海外孔子学院平台,致力于中华服饰文化海外传播与研究。通过上述举措,可以充分发挥我校学科和专业方面独特的优势,通过协同创新、跨界融合,汇聚各方资源,主动承担起“桥梁”作用,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随后,苏州大学李超德教授,清华大学肖文陵教授,东华大学王华高级工程师、芳芳服装集团总监李小燕设计师,大连皮尔蒙特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董事长韩超分别以《设计的文化立场》《国际时尚体系与“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价值和意义 》《从古丝绸之路上的纺织文化遗产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纺织交流与合作》《从重迈丝绸之路到当今设计师的修炼术》为题发表精彩演讲。

论坛期间,校长刘宏代表我校与意大利罗马科菲亚时装学院、大连皮尔蒙特服装文化创意产业园签订了三方合作框架协议。意大利AGCI联合合作协会主席罗萨里奥·艾尔蒂瑞先生向刘宏校长颁发了“六十年纪念”奖章。(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