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和《大连日报》最近连续作出报道:大连外国语学院国际艺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石自东教授的油画作品《中国农家灶的变迁》入选11月23日将在巴黎举办的“2010年法国大皇宫沙龙艺术展”,他成为本届艺术展唯一入选的中国画家;与此同时,他的另一件作品《野花与玫瑰》又入选了12月16日举办的“法国卢浮宫沙龙画展”。石自东作品同时入选两个国际最高层次的画展,不仅为中国艺术家在全球美术盛会上争得了席位,同时意味着中国油画进一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由法国国家美术协会(SNBA)主办的法国大皇宫沙龙艺术展和法国卢浮宫沙龙画展是世界美术史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最具权威性的画展之一,是巴黎每年呈现给全球最高层次的国际艺术潮流走向。入选法国沙龙是艺术家进入世界艺术品高端收藏机构的“通行证”,也是中国画家不断努力冲击以其获得国际重要学术机构认可和走向世界的标志。
记者连日来多次对石自东进行采访,感觉到石自东不仅艺术成就斐然,他关切社会现实生活的角度,探微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人心境的创作动机,更体现出他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与其说他把中国人画的油画送进了世界美术最高殿堂,不如说他把中国人的生活搬进了卢浮宫,让不同肤色、民族、文化、信仰的人们从更多的视角关注中国当代生活中人们的心境。
石自东,1962年出生,黑龙江人,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后留校任教;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2001年经文化部批准,被中国油画学会选派赴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等国访问交流;2001年7月到俄罗斯学术访问并展出作品;2002年12月参加韩国《东方灯火》国际艺术大展;2003年应邀出席美国第11届国际食品博览会。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油画教研室主任,现任大连外国语学院国际艺术学院教授、院长。作品曾荣获国家级奖4次,省部级一、二等奖16次;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五十余件作品发表在国家级专业学术刊物《美术》、《中国油画》、《文艺研究》等;十余件作品入选《世界美术工作室》、《穿越世纪》、《中国美术全集》等画集。现在是中国景观造型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中山区文联副主席、大连市中山区美协主席、大连市美协油画学会副会长。
石自东早期作品风格倾向于古典主义,为了探求油画的真谛,已经在大学任教的他1991年考入中央美院第六届油画艺术创作研修班,他深信,艺术不仅仅是唯美,艺术作品折射出的是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艺术与当今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握当代艺术创作的方向,拓展艺术思想力,他勇于跨学科去学习MBA,涉猎影像艺术,2008年,已是大学教授的他又经过苦读获得英国波尔顿大学影像艺术专业硕士学位。
创作新公民形象引起国内外关注
石自东以艺术家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开始关注当代人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内心世界。他认为,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已被全世界普遍关注,作品中对新一代中国当代年轻人精神世界的揭示已经不能用陈旧的审美观念和浅层的认知习惯所能释读。中国的“新公民”是指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大众文化一统天下和媒体革命持续不断等大环境下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成长在比前辈既富裕又开放的环境,受电子网络文化、商业消费文化的巨大影响与冲击,使感官对世界的认知相对于以往的中国人发生了急剧变化。他们在关注问题或参加社会活动时,受到传媒越来越多的同步性信息获得的制约,媒体的意向性支撑了个体的价值判断,与家长亲情、社会现实交融的时间甚少。所以,常常会变得更加自我,流露出某种“后残酷青春”的样态。石自东说:“未来的中国人要在国际舞台上担当什么角色正被世界关注,我要做的就是以对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年轻人的关切为始点,探究在开放的教育背景下,新型的知识结构、互联网多元化的信息影响、维权意识的萌动以及价值观取向的自由等因素,对当代青年人的影响。正是源于此,我开始了《新公民》系列的油画创作。”
他的《新公民》系列油画创作极富个性,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在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既有青春的无畏、张扬的生机、勇敢的冲动,也有涉世不深的苍白、强调个人感受的自私和对物质生活的依赖。看着这些年轻的脸,你会发觉站在你面前的就是自家或者邻家的孩子,可爱而又令人担忧。在一幅画面上,石自东略带夸张和抽象的手法,勾画了一个男青年的头像,这位新公民双目圆睁凝视前方,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此时的他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观察着大千世界。作品看上去好像是“艺术向思想发问”,令人思绪回味。石自东认为:创作《新公民》系列“源于中国的历史与社会现实交叉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现在的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相比较,所呈现出的独特的文化生态,以及相关联的社会问题等,逼迫我们必须站在新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折射出当代中国人改革开放以来在心灵深层最大的变化”。石自东试图在这些年轻的新公民脸上更多地发现当代社会环境对他们认知根基的影响;预见20年后中国建设者的未来,他说这是一个教育职业者忧国忧民的本分。
这些新公民肖像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耳、鼻、口等五官都被用抽象的亮色突出出来,有的甚至一只眼睛色彩斑斓,而另一只眼睛只有淡淡的黑色线条,石自东说,他是通过把当代人的感官“抽离”出来的方式来揭示媒体、互联网等对于当代人信息获得权利的公平支持与客观干预的冲突,考证当代年轻人的知识背景变化、感知世界的新秩序重构以及价值观新取向等与前几代中国人相比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不喜欢闷在画室里空想,而是尽量和所画的青年进行交流,聊天似的完成作品。有时被画的年轻人会在交谈中对他提出很多哲学的问题或对现实社会的疑问,让石自东更加了解了这些新公民的内心世界,石自东说这些谈话或者交流都会牵动他创作中线条的走向和色彩的情绪。
《新公民》系列独创了感官抽离的造型风格,不仅打破了常规的创作模式,刷新了视觉欣赏的惯性,同时表现了80、90后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质感,引发了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对青年人发展的探讨,作品大胆拓展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角度与深度,透过国际视野多元化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
《新公民》系列的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去年《新公民》系列二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新公民》系列三获得“大连美术最高奖——学术奖”。《新公民》系列作品11件参加中法当代艺术展,并被《艺术与投资》、《美术大观》等学术期刊发表和专题采访。有评论说,石自东的《新公民》系列通过对“五官”的知性强化,以一位教育者的身份有效地介入了当代青年的生存状态,刻画出以80后为基点的“新人类”普遍的精神趋向。
他把中国农村生活搬进了卢浮宫
石自东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切不仅表现在新公民系列的创作上,而是贯穿在他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此次入选巴黎沙龙画展的两幅油画作品,就是前年他带领学生去大连庄河采风时创作的。《中国农家灶的变迁》是他以大文化价值的视角,重新审视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一个有着深层历史文脉痕迹的农家大锅灶,其画外音是: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民带来了新命运,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不断改进,虽终生劳苦、脊背弯曲,但豁达忠厚依旧,原生态的生活观依然守护着古老的锅台,电视节目里偶尔闪出有出息的亲友或发达了的邻里的信息,尽管世界的精彩与自己眼前的现实差距很大,但希望和憧憬、困惑和无奈却都在被时间消解。农家已经开始注重生存质量、对生命和健康已经越来越珍视。人类追求快乐与美好的自律调解如此强烈,就像画面中炉子上的水壶,“屁股被烧得通红,嘴里仍吹着快乐的口哨”。
《中国农家灶的变迁》折射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生活和政治的变迁以及与全球经济趋势的对话,石自东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仿佛一直在和他敬仰的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罗瓦聊天。“9年前我久久地停留在卢浮宫里德拉克罗瓦的《工作室的炉子》前,那不寻常的表现力和温暖的色彩感,成为我遇到相似的作品在头脑中挥之不去的标尺。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对回答中国现实复杂性的思考给了我信心和力量,我想以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完成这件作品。憧憬有一天中国农家灶和工作室的炉子能在欧洲艺术殿堂平等对话。当时画这幅画时的憧憬如今成为现实。”
到农家采风,石自东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艺术家,他更愿意以城里朋友的身份和房东以及村民聊天,熟悉他的农民朋友早不把他当成外人,常常对他袒露心扉。一天晚上,与他年龄相仿的房东对他讲述了自己这几年的婚姻变迁带来的苦闷,这位采了路边野花的朴实农民陷入了情感纠结的痛苦之中。石自东在思考:城里人常常因情感变迁造成的苦恼,其实在农村也很常见,只不过朴实的农民对这份变迁有着更实在的担当,看得更重,也痛得更久。房东灯下向他倾述时那失常的眼神,那几天一直影响着他画风景的色彩感。婚姻情感这种人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往往比深奥的哲学问题还难论证,民间关于野花和家花的伦理探讨其实常常是非理性的调侃,农村更是缺少心理咨询援助,然而它给后代子女酿出的精神伤害则是无法预期的,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大学近年来关注的社会问题,石自东就是带着这样一种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情爱历练为线索,创作了《野花与玫瑰》,这个作品里没有农民朋友的形象,但这个命题却是他的农民朋友馈赠给他的。《野花与玫瑰》虽然已经进入巴黎的沙龙,但石自东对这个命题的思考还在继续,从画面上就可以看出这种思考的深入。
石自东的油画创作始终以社会现实问题为根基,因而创作成果颇丰。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那就是自觉疏离单纯的、冷漠的技巧显示,使自己对题材、技巧的追求深化为对艺术气质的追求,从单纯的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发展深化为对状态过程的把握和精神性的追求。他把写实与创作融为一体,加强了表现性和写意性。”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杨飞云教授曾在评价他的作品时说:“石自东的画大多数是在东北那宏大美丽的大自然里,面对物象以他自己特有的激动方式,直接的感受,直接的抒发创作完成的。有一种可以呼吸的鲜活感。色彩强烈明快,笔触奔放随意,构图自然简洁,感受特定,意趣敦厚,即使在静物中也能看出他画画时的那种兴致。对于画面构成和造型结构的理性推敲,意境营造,反映出他执著而好思的禀赋。探索精神是艺术创作的可贵动因。”
法国大皇宫沙龙展这个全球仅110件作品入选而被世界瞩目的国际艺术盛事,让敏于思考的艺术家石自东获得了唯一为中国争得一席的显赫荣耀,收藏家王平善说,“石自东的作品同时入选两个沙龙,在中国油画史上极为罕见,表明中国年轻一代画家在油画艺术创作上取得巨大的突破。石自东的作品融贯东西方文化艺术精髓,形式语言特立独行,创造了极具鲜明个性的风格,表达的主题是向社会的深层问题发出追问。他的作品已在美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许多人在默默地学习和借鉴他的画风。他的这两件作品能在欧洲艺术殿堂之巅——大皇宫、卢浮宫展出,这正是一直关注他作品的同道者们和收藏家们的共同期待。”业内有深度的学者认为他敢于正面建构当代艺术,开启后当代意识创作样态的创作精神是可贵的。国内外画廊和收藏机构近来纷纷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同他联系画展事宜。他将在下半年在巴黎多个画廊机构连续举办个人画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