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相》李由作品展隆重开幕

发布日期:2020-12-05    浏览次数:


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相》李由作品展隆重开幕


   12月4日下午4时,由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大连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承办的《相》李由作品展于国际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副校长姜凤春、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马涛、大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石峰、副主席姜复越、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林栋、辽河美术馆馆长胡永桥、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崔全顺、黄金鹏等嘉宾、学校相关部门领导、我院领导班子及师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开幕仪式。



李由老师对到场的领导、嘉宾及师生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发表讲话。他表示,此次展出的作品是在疫情期间创作完成的,作为艺术工作者,应以艺术作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艺术自信。他希望以本次展览为平台,构建艺术交流的生动载体,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呼吁广大学子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创作出更多有情怀、有高度的艺术作品。



刘宏校长为本次作品展致辞,向展览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国际艺术学院长期以来的教学科研工作给予肯定。她指出,艺术发展奠定了艺术文化的底蕴,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有着深刻影响。广大师生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准确把握文化发展脉搏,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积极效果。刘宏校长针对我院教学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与殷切希望。第一,在国家高度发展的新阶段,在大外“十四五”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国际艺术学院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加强培养学子的能力,开设更多丰富的课程,践行艺术学院的使命,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的艺术气质和艺术品位,为落实学校美育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二,国际艺术学院应加强与校内外艺术专家的交流学习,带领学院走出去,为大连市服务、为社会服务;加强外语教育,努力打造以具有较强外语能力与广泛国际艺术交流能力的复合型艺术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拓展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的创新型艺术学院。第三,希望以本次艺术作品展为契机,促使学生们对自身艺术创作产生深刻思考。国际艺术学院成立的20年间,拥有一支素质全面、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取得了优秀的科研成果。希望国际艺术学院在下一个十年,致力于创新创作,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更大进步,对大外、社会、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随后,石峰主席发表讲话,他对本次作品展隆重开幕表示祝贺,并对作品创作以及作品背后的思想意义进行相应讲述。他指出,新冠疫情的袭来让许多艺术家开始以艺术的方式重新思考和创作,李由老师更是用独到的见解与锐利的思考,将自然之物、社会形态与个人思虑相结合,产生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后,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及嘉宾共同参观展览并合影留念。



艺术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着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国际艺术学院创建20周年之际,本次艺术作品展为我院教学工作创新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艺术理念、艺术创作等方面给予学子重要指导。国际艺术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集外语能力与艺术素质于一身的优秀青年学子,在“十四五”时期勾画出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壮丽画卷,为社会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输送更多优秀艺术人才。


·展览现场





·部分作品展示



·各家之言



前 言

时维十月,序属冬首,祝贺国际艺术学院李由老师艺术作品展在我院美术馆如期隆重开幕,感谢张雨书记对展览的大力支持,也感谢李由老师筹备个展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李由老师艺术作品展是国际艺术学院建院以来首次举办的我院教师个人作品展览,毋容置疑,这次个展不只是他近期艺术创作成果的阶段性汇报与总结,其实更是我院教师以科研促教学的艺术创作实践的具体展现。

我想李由老师的名字在艺术圈里都很熟悉,很有专业影响力,大家都昵称“阿由”,阿由高中毕业于大连市第十五中学,专业基本功扎实,天生就有艺术家的素质和气场,大学毕业后,几十年如一日,对艺术创作一丝不苟,执着追求从未停歇。他本科学的是工业造型专业,后来涉及雕塑、设计、装置、油画、水彩等艺术表现形式,对他来说材料只是一种个体艺术思想表达的媒介而已,他更注重的是对世界的独到看法和见解,最近的水彩作品通过人的面相表达,更多关注人的内心变化和觉悟,即“相由心生”。

近些年来,国际艺术学院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在专业教学上首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专业工作室平台建设,强化“作业变作品,作品变产品”的现代艺术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贯穿课程始终,所以,专业教师的艺术实践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实质就是师傅带徒弟,师傅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决定了学生的专业高度,否则我们的教学就会陷入“纸上谈兵”的老式教学模式中,也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这次李由老师的艺术作品展,正契合了我院的教学改革发展努力目标,为学院教师专业教学和艺术研究的成果展示开了一个好头,真正体现了一个艺术家执着艺术教育的担当与责任,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希望全院教师以李由老师艺术作品个展伊始,大家踊跃加入展示自我艺术研究、专业教学、项目实践等的新成果展览队伍,促进全院专业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近距离学习教师艺术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为国际艺术学院新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提高注入新动能!

预祝李由老师的个展取得圆满成功!艺术创作永不停歇,多出作品!

国际艺术学院院长:林则军

2020年11月


新冠疫期的异术

--致李由的水彩图示绘画艺术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也许这就是庚子必有大灾大难的宿命,新冠病毒的出现和爆发,让整个人类都始料不及,它带给全球的灾难和打击都是不言而喻的,新冠已经开始改变整个世界对所有以往的认知和生存态度,更让许多艺术家开始以艺术的方式重新思考和创作。李由就是其中一个案例中的异类。

李由一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就是完全不同于旁人的视角和方式思考,从早年创意性极强的木雕艺术到装置艺术,就体现出极端自我的敏感和锐利思考,他将自然之物与社会生态及个人的思虑相融合,产生了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后来知道他开始痴迷于绘画创作,画了一批纸上、布上的作品,并办了一个成功的展览,让圈里圈外的朋友对他更加刮目相看。他曾约我聊上几句,由于太忙,没太深想,也就没能如愿,但那些作品还是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前年李由开始关注水彩材料,由于疫情的突来,我只能通过微信关注他的创作状态,发现他已将前期的创作逐步延伸到水彩材料的绘画实践中,愈发自如的组织画面、构成画面,开始形成个人独有的画面图像符号。我喜欢李由臆造的每一个画面形象和场景,那些愚顽不化的怪异个体,纠缠不清的充斥在你的眼前,贪婪蛮横且不可理喻,李由所有臆造的画面图像就仿如一面照妖镜,折射给我们一幅幅人世间的浮生场景,让人心悸不安。

李由这次所展览的《相》系列作品,给我们所有人一个全新的亮相,这是否就是疫情浴火之后彻底反思的结果,我称之为水彩图示绘画,因为它的符号感愈发明确而直面。极简而精炼统一的画面,让你在面对每一个相的时候都会产生瞬间的迷惑和窒息,是谁与谁的像在你面前与你相面?芸芸众生之相,在李由的策动下与你相面,你在相与相面之间开始慢慢的面对自我,你感到了相里的每一个线条、每一块色晕都在与你互动起来,你如被催眠般的开始与之互相相面,这也许就是李由的艺术智慧----新冠疫期的异术。因为李由将水彩这一传统而古老的材料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它异于以往所有的水彩绘画艺术。

石峰

大连 2020 11


看《相》

李由用作品呈现了自己,呈现了只有他才会有的视觉表达。

“画如其人”李由是一个有一堆话要说的人,是一个不用别人话语方式说话的人,并且是一个说真话的人。了解李由的人你会错觉于作品是李由还是李由是作品?不熟悉李由的人你无需见到他本人,看了作品既看了李由——非是自画像式的认识,而是对李由整体的认知。

当下的绘画作品早已经从画种、材料等传统因素中剥离出来。人们已不再纠结于这是什么画,那是什么图式,而是你的作品能否给我心理上的对话和灵魂上的触摸。李由借以纸本和水彩表现出一个个令你思考和发笑的面具及怪怪的形象,使你不得不看了又看!《回声》《二鱼子》《三角关系》……画面中狡黠、诙谐、轻佻、诡谲等等形象汇聚于一起,使你忘却了画面诸多的审美要素,直接进入画面之外的思考。

姜复越

大连 202010


重叠笑相-------读李由的画

人们常常说微笑是通向彼此最好的桥梁。 芬兰人的研究表明,每个人一天中至少需要六个拥抱。在拥抱时,我们的大脑不仅会产生催产素成分而且血清素分泌水平提高,当然也有平稳血压和抑制焦虑的作用。皮肤的饥渴让我们期待来自另一个人的拥抱,人类灵魂的饥渴尤其渴望微笑,这其实也是一个接受和给予的问题。那么,我们每天面对多少微笑着的面孔呢?微笑可以来自朋友或陌生人,或是心心相印,或是彼此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微笑是坦诚相见,没有什么能够取代彼此相见时的微笑。我们在婴儿时期就学会了分辨人类表情的能力,这是最古老最友善的语言,也是永驻于心灵的语言。尤其是漫长而孤独的黑夜,当我们回忆那温暖的微笑时,我们深知在微笑的背后,总有一颗充满爱和善良的心。爱永远不会太多,微笑也永远不会太多。正像李由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每一个独立微笑的面孔,它们变构成了一种跨越国家、时代与种族的精神世界。

  李由的“微笑”系列使我联想起中国的民间艺术中经常出现的面具,程式化的脸谱化的面具。但不同的是他抽离的面具背后的角色,微笑在它们独立的那一刻起便有了自己的生命。当然,凝视李由作品时,我们相信并保留自己的解读方式。 有些汉字只要反复的书写,再看起来便有陌生之感。李由的这一批“微笑”系列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叠加,它也会陌生起来,似乎在一遍遍地向我们追问和质疑我们的所见,使人不得不思考这微笑背后的隐喻,是经历过了人生的苦难之后的智慧?还是看穿了尘世的平庸,于是隐匿于山水之间的感慨?

我与李由相识在鲁美的学生时代,我们虽不常见面,但我十分关注他的创作状态。李由觉得老天对自己非常公平,看这样的作品,我想它们一定是在一个有阳光的日子里,在心灵自由而平和之下,让智慧与勇气结合,于是也有了艺术家冲破都市钢筋水泥的禁锢,微笑便破土而生。感受到了生命的空虚与脆弱,却要在笑脸的冷暖之间找到面对生命的勇气。这难道不是生活在都市的人应有的风度吗?

从此,我知道了在这遥远的北方海滨城市有李由的微笑!

王彤Rydsgård .

瑞典 202011


“由”心生相

李由是我的同学,而且是老同学。通常说“老同学”,意味着同学之情至少10年以上,我们是30多年的老同学!但是说来惭愧,中学之后就没有再见面,当年又坏又皮的男生已经变成陌生的中年男人。当他说让我为他的画写点文字时,我的第一反映是这个家伙竟然还在固执的画画!一组大脸就是他的画,我先是惊奇于这个世上还有人沉寂于画水彩(那是我们中学时代的课外活动),其次,说心里话,这些“相”真丑。不仅丑,而且诡异,我几乎看了一眼就不想再看了,因为那些“面相”让我感觉很不好。一张张笑脸完全没有灵魂,我很怕没有灵魂的面孔,因为在生活中已经看的太多!无法想象李由是如何每天面对画纸,一笔一笔建设出这样的众相?这是艺术的尴尬还是画家的玩笑!我常常庆幸自己逃离了艺术,如今吃敲键盘这碗饭。记得侄子从法国留学回来,跟我抱怨:“姑,回国后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艺术的”。是啊,如今还有李由之流醉心艺术、还在画画,他画画的勇气真的让我敬佩。人类最美好的笑意,经过他的笔和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寒冷,我们还敢面对艺术吗?或者说,还有比艺术更有力的语言吗?我佩服你,还在画画的老同学。

你说等我回去请我吃海鲜,是的,我也等着看到你海滩般炽热的笑脸……

李翎

成都 20209


沉没的面相

作为李由的大学同学,一直在不同的维度里观察着他的举动。工业设计在80年代叫造型系,相比起来我更喜欢原来的名称,似乎跟纯艺术关联更大,李由当时学的就是这个专业方向。青年时期我们多数交集在球场和食堂,对彼此的专业相对陌生,也不在意。毕业之后各自谋生在不同城市的高校,沉寂了许久。

再次有消息是看到他一些识别性很强的木雕作品,才知道他的状况,不满足于大学教师的身份,开始探讨自己与艺术的关系,谋求内心的表达了。从设计领域过度到有观念的雕塑创作,他尝试寻找着自己的语言方式,材料从木到陶瓷再到金属,多重实验多种努力营造当代语境,2011年的多城巡展体现了那个时期的认知。风风火火的中国人在这个鼠年被动地放慢了脚步,闷在家里的紧张、惶恐、孤独、焦灼、无奈、麻木、顺应几乎是所有人的心路走向,李由的这几个月找到了调整状态的方法,画了大量的水彩头像,而这些给他带来疏解的图像识别性更加强烈,让观看过的人感受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他的这些作品图式单一,一律正面面孔,面带微笑地对视着观者,这样的微笑似乎带着多重含义和复杂的情绪,淡定、从容、示好、轻蔑、戏谑、窃喜、伪装、阴险……丰富多样不一而足,透视着有经历的中年人参透人生的态度,一切不过如此,努力奋斗又怎样,拥有很多又怎样,梦想破碎又怎样,意外离开又如何……人生不过如此,也许知天命不是一种觉悟,而是放弃挣扎的沉没。这些不同色彩的人脸,让我联想到旅行中酒店里的化妆圆镜,整张的面孔被挤压在里面,面对自己的脸常常会问这样的人生奔波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然后又苦笑着转身离去,我想也许我们的同龄朋友也有同感吧。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唐人杜甫诗句或许早识释然之理,想必李由也应已熟黯,其面孔绘画传达出来的信息透露其欲述说的内容。只是,我们的解读未必尽然……

林栋

深圳 202011


众生之相—— 李由面具系列作品观感

相,是柏拉图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柏拉图的相,与眼睛无关,与心灵无关,甚至与一切个人的感受都无关。那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抽象世界。

作为汉字的相,无疑与眼睛有关。被看到了的,那才是相。彼此看见了对方,才有相互。冷眼多看看,才有靠得住的判断,才有相辅相成。

李由的这一系列面具,作为相而言,似乎更有隐意。他想从具体的相中抽象出一个更高的相吗?还是想用具体的相来掩盖一个更高的相?你看见了很多脸,每个脸都有柔润的线条,每个脸都带着深不可测的笑意,眼神里的东西欲说还休。看了一遍一遍,似乎每个脸都在分享着什么,又似乎每个脸都在隐瞒着什么。是我们看不到深处,还是它们并不想让我们看到深处?它们显然不想被看穿,但是又深知逃不掉被看的命运。于是,它们以浮华的假相示人。耷拉着耳垂的也罢,松垮着眼袋的也罢,顶着十字的也罢,嵌着芯片的也罢,它们以浑圆作为掩饰,它们以笑容作为掩饰,它们以五色迷离的光泽作为掩饰。它们究竟在隐藏着什么?

如果你问李由,李由大概也不会说什么。他会把自己的脸也隐藏在众多的脸里,顺便挂上一个随便你怎么想的笑意。毕竟真相永远都在阴影里。

于是,唯一能做的,就只是看了。意会或不意会地看,赞成或反对地看,永远不打算说出来地看。于是,作为名词的相和作为动词的相,彼此成全,成全为只属于此时此地的、极其统一又绝对疏离的众生之相。


徐小楼

东京 202011


“相”由众生——李由《相》系列臆想

85新潮以来,以“肖像”为媒材的当代艺术创作层出不穷。比较而言,李由的“肖像”则完全简化到了脸谱界限,抑或是说,李由试图通过面部表情及其形象符号,就能呈现他所认知的外部世界。李由命其为《相》系列。

一经分辨,《相》尚能依稀鉴别为某某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神坛佛像……只是,这些不同身份的“标签”分别经受了李由的艺术表达:

一、 形象格式化。所见李由笔下的“肖像”大都进行了程式化归纳,致使千人一面,致使个体消解,权威殆尽;

二、 语言个性化。所见李由所惯用的水彩语言,或者理性晕染,或者刻意表现,致使画面彰显李由特有的腐朽机理,致使“肖像”瞬间蒙受病灶污垢;

三、 色彩艳俗化。所见李由大量启用粉红、翠绿、奶黄、群青、钛白,致使画面始终暴露无比暧昧的视觉质味,一如消费时代所浸淫着的世俗文化图景。

——所见,李由艺术化了的《相》中,“标签”、“领袖”纷纷坠落神坛,一如芸芸众生,随时随地都会袒露“人”的种种丑陋,种种美好。显然,李由的《相》系列已经打破绘画界限,李由之“相”宛如社会雕塑,驱使观者瞬间展开对于既定权威的质疑、对于世俗文化的反思、对于人性本质的拷问。

曲振伟

大连 202011


《关于面具系列画的思考和意义》

面具系列画是我在新冠期间创作的水彩画。它是我对艺术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并借用面具的符号特征来传递人性和民族性的综合解读。作为艺术创作它的核心价值就是要利用民族性的体面特征和文化符号在精神的指导性上彰显民族的自豪感和时代精神。并通过细微的个性差异来反映时代背景下整个民族性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价值体现。几千年的文明进程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源动力。它在一次次文明递进中和变革中宠辱不惊永不屈服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民族基因里的乐观坚强宁折不弯的生命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民族性我们民族才屹立在世界之林并建立了华夏文明。这些文明的呈现正是一个个个体骨子里的意志构筑了文明的基石。通过面部的五官呈现来彰显民族自信民族自豪的时代特征。这一张张自信的面孔正是体现了新时代下亿万华夏儿女饱满的热情和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和勇气。相由心生的体态特征是人内心深处的反映是人精神面貌的呈现。是一个时代精神浩然之气的集体体现。我们通过这些个体的体貌特征和艺术上的处理方法来引导激发人性的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通过这一张张面孔传递给世人一种东方不败的决心和勇气。这些充满自信欣欣向荣的乐观豁达的面部表情正是五千年民族文明的体现。它是我们走向复兴强盛实现小康最大的能量和精神内涵。正是这一张张乐观向上的表情凝聚了巨大的民族之魂。这是我们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大的保障,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体现。人无精神就如同行尸走肉,民族也如此。正是这样心有善爱心有大爱我们的民族才会在一次次艰难险阻中顽强活着一次次重生。这些正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我这批面具系列的宗旨所在。在这特殊的时期它的意义尤为重要,它告知我们自己,告知全世界。中国人是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到和击垮的。这样的信心来自我们强大了文明和基因。来自我们强大的集体核心和正确领导。美和正能量是需要传递的,而艺术作品正是这样最好的表达。我希望这样的艺术表达带给人们的是更强大自信的民族力量!

国际艺术学院 李由